从入门到进阶的增肌路线:16 周周期化训练 + 饮食配比 + 进度评估

 提示:点击图片可以放大
一、增肌目标:先定量化指标

围度:上臂、胸围、肩围、大腿、小腿;

力量:深蹲/硬拉/卧推/推举 1RM;

体重与体脂:控制每周 +0.25~0.5kg 的“干净增重”。

二、训练哲学:复合动作为王 + 渐进超负荷

复合动作(深蹲、硬拉、卧推、划船、推举、引体)招募更多肌群,训练效率高;

渐进超负荷:在相同动作下逐步提升重量、组数或有效次数(RPE 7–9);

容量管理:每肌群每周 10–20 组有效训练,分 2–3 次完成。

三、16 周周期化(示意)

Phase 1|技术与适应(1–4 周)

全身训练:动作 5~6 个/次;每动作 3×8~12;

目的:动作质量、肌肉感建立。

Phase 2|容量与泵感(5–8 周)

上下肢分化:复合 4×6~10,孤立 3×12~15;

加入递减组/超级组,强调肌肉张力与代谢压力。

Phase 3|强度拉升(9–12 周)

主复合动作 5×5 或 4×6;

次要动作 3×8~10;

强调渐进重量与动作稳定性。

Phase 4|调节与雕刻(13–16 周)

略降训练量,维持强度;

增加孤立动作与局部充血;

同时微调体脂,让线条显现。

每一阶段的 周频率、组数与动作替代清单 在 www.9593089,com
 提供可下载版。

四、饮食与补剂:以食物为主,补剂点到为止

蛋白:1.8~2.4g/kg/日,建议三餐+训练后分配;

碳水:3~6g/kg/日,训练前后多给;

脂肪:0.8~1g/kg/日,保证激素水平与风味;

补剂:乳清、肌酸(3~5g/日)、鱼油、维 D3;咖啡因按需;其余谨慎。

五、进度评估:每 4 周一次

体重与围度:围度增加但体脂可控为最佳;

动作进步:看 5RM 或 8RM 的提升;

主观恢复:睡眠≥7 小时、食欲良好、训练后 24–48h 恢复。

六、常见问题与纠正

只练上身:忽视下肢会限制整体分泌与力量发展;

动作太花里胡哨:基础复合动作占 70% 以上;

训练到力竭才算练到位:在 RPE 7–9 范围内更利于长期进步;

天天秤重焦虑:看 4 周平均趋势;正反馈来自“镜子+围度+训练日志”。

结语:
增肌是“慢变量的艺术”,把 训练周期化与饮食睡眠 长期在线,你的肩围、胸围与力量都会稳步上升。表格与模板在 www.9592089,com
 与 www.9593089,com
 持续更新,建议在 360 与百度中收藏页面,作为全年训练的“航海图”。